軋輥堆焊技術日益成熟,應用范圍逐步擴大,不同于軋輥制造技術,它需要利用軋輥作母材,對新軋輥、受損軋輥或已經完成使用壽命的報廢軋輥進行再加工。軋輥堆焊過程中,存在金屬的熔化和結晶過程,這一過程不同于金屬冶煉過程,其加工工藝需要根據堆焊軋輥大小、材質及使用用途進行定制處理[1]。鑒于以上特點,堆焊軋輥在軋鋼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:(1)堆焊軋輥適用性評估。根據冷軋帶鋼產品質量,確定可堆焊軋輥類型,測算其加工經濟性指標是否符合企業(yè)需求,同時評估其堆焊工藝的可行性。(2)軋輥堆焊過程中,確定工藝重點監(jiān)控點。如軋輥堆焊前需系統探傷檢測、焊接材料的選擇、堆焊工藝和熱處理工藝等。(3)堆焊軋輥使用前必須進行系統檢測,規(guī)范堆焊軋輥使用方案。
1. 軋輥堆焊可行性分析
對邯鋼冷軋廠報廢軋輥進行梳理,選擇報廢支撐輥進行堆焊處理。軋輥堆焊可行性分析如下:
(1)武鋼已經率先開展堆焊支撐輥使用技術研究,通過行業(yè)分析及文獻查新,證實堆焊技術已經成熟,堆焊支撐輥上機使用安全,同時武鋼軋機布置及控制形式與邯鋼冷軋廠相似,具有借鑒意義[2]。
(2)經調研,軋輥堆焊廠家具備軋輥修復能力,在國內擁有堆焊軋輥使用業(yè)績。
(3)待堆焊軋輥為已經報廢軋輥,無使用價值,若修復后等同新軋輥使用,堆焊修復輥的成本約為整體鍛鋼支撐輥的50%,軋輥成本可顯著降低,推廣使用后經濟效益可觀。
2. 軋輥堆焊加工流程及關鍵點管控
2.1 堆焊工藝流程
支撐輥堆焊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。
2.2 焊層設計
焊層設計為“2+1+硬面工作層”(含單邊6 mm機加工余量)。其中,“2”表示堆焊2層打底層,厚度約5 mm(單邊);“1”表示在堆焊打底層后,再堆焊1層過渡層,厚度約2.5 mm(單邊)。
2.3 焊前軋輥檢測
支撐輥軸承內套拆除后,輥體統一車削至待堆焊尺寸,堆焊前首先采用著色探傷檢查外部是否存在開口裂紋缺陷,之后使用超聲波探傷檢測軋輥內部是否存在缺陷。軋輥探傷完畢,確認輥身表面及輥身內部無缺陷后方可進行下步作業(yè)。對殘留輥面缺點可用角磨機打磨去除,對內部缺陷則只能通過局部環(huán)切根除。
2.4 堆焊材料選擇
軋機支撐輥母材化學成分如表1所示。打底焊絲及局部下切焊補材料為?4.0 mm HY-301,過渡層焊絲為?4.0 mm HY-330M,硬面工作層焊絲為?4.0 mm HY-335H。HY-301、HY-330M焊絲配用焊劑為1620熔煉型焊劑。HY-355H焊絲配用焊劑為1701熔煉型焊劑。